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

来源:哇哈体育 2020-03-09 15:53:21 足球资讯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1)

本期的《每周两件事》,来关注两个有些相似,而又存在区别的现象——并且,他们的收效也不同。

国米的5后卫防守,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

1 国米的5后卫:没有必要两翼一齐往上顶

本赛季的国米,或者说一直以来的孔蒂,防守端对5后卫的执着是人所共知的。当然,你说它是3后卫什么的也无所谓,只不过定义为5后卫,对阵地战防守的分析会更容易。他们相对于曼联而言,一大不同在于,中后场通常来说站位是比较标准的平行站位。阵地战中你基本上能几秒钟之内看出整体站位。

我们都知道,如果球队采取5-3站位,中场只设置3个人,是很难覆盖整个球场宽度的,这就意味着中场的边路时常会漏人。此时一些教练会选择让一名边后卫顶到中场去,由距离他最近的中后卫来补他的位置。这样就把5-3站位临时调整为4-4站位。国米就是这么个思路。理想状态下,国米的阵地战防守是这样的:

在这回合中,尤文把球从左侧打到右侧;而国米相应的就要先从自己的右边路防守,再解决左路防守问题。整个回合出现了3次站位变化。这回合比较复杂,我们分4张静态图解析一下: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2)

第一步,国米的初始站位是非常标准的5-3-2,中前场只留5个人。显然,此时中场3人组覆盖宽度的能力是严重不足的。不过,在图片的右上角,坎德雷瓦已经聪明的注意到空当,并且看到了球在这一侧运行,适时压了上去。

于是就有了下图: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3)

尤文把球打到右边路,坎德雷瓦向前顶。图上我用曲线把整个后卫线5个人标注了出来,是为了凸显此时坎德雷瓦的移动,是从后卫线向中场防线压的。实际上就这一瞬间,你说国米是4-4防守站位也没什么问题。由于阿什利·扬没有上去,国米后卫线上还是保留了4个人;坎德雷瓦留下的空当,交由什克里尼亚尔来补。

尤文又很快把球打到另一侧。而国米的应对是这样的: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4)

坎德雷瓦回去,另一侧的阿什利·扬向前顶——说白了就是,球在哪一边,哪一边的边后卫就顶上去。阿什利·扬顶的更为靠前,甚至比3中场都要靠前得多。

那么,阿什利·扬留下来的空当谁来补?当然是靠近他的中后卫巴斯托尼。几秒种后,情况是这样的: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5)

阿什利·扬逼抢未果,尤文在中场实现渗透,想利用阿什利·扬留下的空当做文章。结果,巴斯托尼移动到这一侧,覆盖了边路。

有时候还会出现另一个套路——两名边后卫都不动,一名中后卫顶到中场去,从而变成临时的4-4站位。这主要取决于盯防对象的移动。比如下图:

这回合就是最终贝雷拉和巴斯托尼协同在中场包夹断球。我们来看一下断球之前的静态图: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6)

图中我用折线把国米初始的后卫线给标注了出来,这么做的目的仍旧是要看看后卫线的整体移动情况。这个镜头没有拍到阿什利·扬,他此时在右下角防守道格拉斯·科斯塔。

于是,在巴斯托尼顶上去之后,国米依旧保留了4人组成的后卫线。

这种防守方式国米用了接近一个赛季了,总体来看收效是不错的。这场真正出问题的也不是这个防守体系本身,而是下面两个环节:

第一,在阵地战中,国米针对无球球员的个人防守出了问题,并且两个错误是在一个回合中叠加出现的,这造成了第一个丢球:

这次丢球的两大错误,一是漏掉了马图伊迪;二是漏掉了C罗。都是无球状态下漏人,被对手切入。我们以两张静态图分别看看错误发生之时的对位情况和责任人: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7)

尤文快速推进的第一波进攻没能打成,然后转入阵地战。此时国米球员已经基本回防,5-3站位相当标准。按说防守人数是足够的。此时需要避免的是对手无球空切进入防线腹地,从而带动整条防线移动。然而,贝西诺偏偏让马图伊迪从身后插上,等他再去追马图伊迪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而在远端,负责防守C罗的是贝雷拉。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8)

当马图伊迪切到底线附近传中时,门前所有人的注意力几乎都在球上面,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巴斯托尼当然也在盯球。而C罗则甩掉了贝雷拉,尽全力和巴斯托尼抢前点。其实如果没有第一个错误,按道理来说巴斯托尼是要留意C罗的;但马图伊迪杀到底线附近再近距离传回来,威胁太大,大多数人这种时候是很难做到人球兼顾的。

就这样,国米在人数足够的情况下,连续两次漏人。

第二,国米这场有些盲目的让两名边后卫都顶上去做高压防守,这么做多少有些太激进了。

刚开场不久,就已经出现了一个本该引起孔蒂高度重视的回合:

这次是国米压上去逼抢,结果连续两道防线被打穿。尤文最后的射门环境已经非常好了,只不过打门有些失水准而已。严格来说国米这回合的防守,在战术层面是完全失败的。

问题在哪?高压逼抢有点过了。我们分3张静态图解析一下: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9)

尤文进攻发起时,国米在中场集中了5人,全队呈3-5-2的激进站位,中场5人全部压了上去。除布罗佐维奇向前顶之外,其余4人基本一字排开,且位置非常靠前。

然而,国米在右边路组织的逼抢却宣告失败,结果引起了整个防线陷入被动地连锁反应。看下图: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10)

4人集中于右路逼抢,结果被尤文打穿。这样一来,伊瓜因等人身前就是一片开阔地。没办法,什克里尼亚尔和德弗里直接从后卫线上顶了上去,进行赌博式的防守。

此时整条防线唯一清醒的,是阿什利·扬。他第一时间向后撤——谁说英格兰球员的防守意识一定比意大利人差?

但仅仅一个阿什利·扬的回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两名中后卫都顶上去的情况下,后面实在是没人了。什克里尼亚尔和德弗里的赌博失败了,几秒种后,画面变成了这样: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11)

伊瓜因传中时几乎没人封堵,因为能封堵他的人前一秒钟都被打穿了。国米最后在中路只剩下了两个人——刚才就没上去的靠左中后卫巴斯托尼,以及刚才第一时间快速回撤的阿什利·扬。然而在这种高速移动中,他们也很难做到人球兼顾,何况2V2防守本来就不太容易做到这一点。最后还是把道格拉斯·科斯塔给漏掉了。

按说有这么一次教训,孔蒂下半场应该有针对性的调整才对。然而可能是因为下半场失球有些早,国米还是在很多时候坚持了这种两翼一起压上的逼抢策略。并为此付出了实质性代价:

这回合仍旧比较复杂,我们以3张静态图来解析一下: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12)

第一步,国米在对方半场集中了9名球员(其中一个在底角逼抢失败,没有出现在画面里)。此时有球一侧集中兵力可以理解,包括什克里尼亚尔和德弗里也被带上去,这都是落后状态下很正常的选择。但问题是——注意画面上方的阴影——无球一侧的阿什利·扬也压上去,就有些没必要了。要知道,阿什利·扬的身后,可是有一个迪巴拉在边路等着接球的。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13)

这一侧果然出了问题。尤文迅速把球打到右边路,阿什利·扬拼了命回追,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及时拦截皮球了。

当然,国米其他球员的纪律还是好。最终还是能迅速集中大量兵力,把场面打成这样: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14)

但我们要注意:这是高速退防之下的防守状态,此时基本上是对防守球员个人技术与灵活性的极端考验。而这恰恰是国米这条防线所不甚擅长的。这时候个人技术层面的天赋差异也就凸显出来了。

坦白讲,对国米这种高压逼抢,我是持保留意见的,至少对付尤文这种前场天赋还算不错的球队,这么做的时候不宜太过极端,两个边后卫能够留一个在后面,会好一点。最起码必要让防线陷入到这种全员高速回追状态下盯人防守的窘境。

2 曼联的5后卫:严谨的后卫,奔放的中场

和国米一样,曼联也在今天凌晨面对强敌,采用了5后卫防守策略。但与国米不同的是,曼联尽管后卫线一样站位十分严谨,但中场却相当灵活、奔放。很多时候你不大能一眼看出曼联的防守站位,只能看出他们是5后卫。原因在于,中前场剩下的5个人,其实是在拆散了阵型去抢。

我们来看看开场后不久的一个回合:

这里我用鼠标标注出了费尔南德斯的移动轨迹。大家可以看看费尔南德斯在中场换了几次身份,移动范围有多大。

其实费尔南德斯只是一个缩影。他的移动,也标志着曼联的防守体系,是在5后卫的基础上不断切换具体目标的。这话挺起来可能有些难懂,这里我们以3张图解析一下。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15)

第一步,曼城在右边路慢悠悠的组织进攻。此时曼联后卫线上标准到不能再标准的5后卫站位,5个人一字排开,做图的时候我甚至连曲线都不用怎么调整,拉一道过去就行。

然而,中前场就没法说了。你说是2-3站位可能更合适一些。说白了就是大家围起来,试着抢一抢。

但其实曼联也没怎么上逼抢力度。京多安那个空当,说穿了就是白给的。而曼联似乎也不很介意这里出现一个漏人。反正下一步补回来就是。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16)

果然,当曼城把球打到左路时,费尔南德斯回来了,曼联站成了5-3-2站位,中后场是相当标准的两条平行线。

曼城似乎不太想在这一侧多纠缠,又把球打回到中场中路,结果,曼联持续了可能有2秒钟的平行站位防守,一下子又跟着球变了: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17)

费尔南德斯再度顶上去了,甚至冲在了全队最前面。你说这时候是啥阵型?反正我只能看出来5后卫。中前场是什么阵型好像根本不重要。

类似情况还有,看看下图中。费尔南德斯的移动——曼联就是靠着这种前场球员的疯狂大范围移动,把中前场的阵地战防守模式,做的十分奔放的:

如果我们把防守开始阶段曼联的站位图给截下来,就不难发现费尔南德斯的这种移动意义有多大了: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18)

5-2-3站位——这种做法实在是太过奔放了。两名后腰身边几乎没有任何保护,曼城可以随随便便把球打到这块区域里,直接对中后卫构成冲击。也正因为此,费尔南德斯必须不停地做这种大范围移动,随时填补中场空当。

有没有费尔南德斯回不来的情况呢?当然有。这时候会有其他人回来帮忙——我说曼联中前场防守时策略灵活,就是这个意思,你根本没法去强调设么阵型,因为他们几乎是随机地让前场的某一个人回撤来填补空当。比如下面这回合:

你能逼着曼城起高球,让阿圭罗和马奎尔争顶——我这么说吧,就算马奎尔真的冒顶了,被阿圭罗把球打进了,战术层面你也是10000000%成功了的。曼城自己打得不好确实是一方面因素,但这回合有趣的是:曼联再度靠着前面某个人的回撤,把奔放的5-2-3站位,变成了5-3-2。而且,回撤的人,不是上面那个大范围移动的费尔南德斯,而是马夏尔: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19)

有时候,曼联也会弄出来一个边后卫向前顶的策略。但我们和国米刚才那几张图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两队的巨大不同:国米是边后卫顶上去,把阵型调整为4-4站位;曼联一旦边后卫顶上去,则是一开始就冲着打乱阵型的围抢去的。比如下图:

这次就是威廉姆斯向前顶,然后卢克肖再往前扑的结果。我们看一下威廉姆斯顶上去时的静态图,注意观察曼联的中场: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20)

威廉姆斯顶上去时,其他后卫完全不为所动,还是一条平行线拉过来。倒是中场有趣的很:有没有2-3站位?你要说有也可以。但问题是,与其强调2-3站位,真不如说,曼联是打乱了阵型在一侧围抢。

实际上,曼联这种2-3的初始站位,肯定会在两个后腰身边留空当,而且他们也确实把这个弱点暴露给曼城了。但曼城球员这场的处理球却不是太好,没能把握住机会。这也显然和他们缺少了一些高水平球员有关。比如下图:

这次曼联就在中场左侧搂了人。2个中场覆盖面积不足的问题算是暴露出来了。然而曼城最后处理球的粗糙,被卢克·肖抓住机会破坏掉了。另一个方面看,曼联的整体移动补位,也多少存在一点问题,当然他们中后场的防守意识还是相当不错的,纠错能力很强。我们分3张静态图解析一下: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21)

第一步,曼联的5-2-3站位已经暴露了很大大问题,两名后腰之间的空当非常大。还是那个问题:京多安只要顶上去,几乎就是白给的局面。曼城一通操作后,京多安又在这一侧接球了。

此时,后卫线不得不在一个区域内,直接面对对手的持球冲击。林德勒夫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于是,几秒钟后,画面变成了这样: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22)

林德勒夫补了上去,不让京多安再向前推进。曼联中场赶快组织防守,马蒂奇向后撤的同时,远端的费尔南德斯跟着回收,把5-2-3变成5-3-2——很显然,中场只留2个人,是绝对不够的。

但是,费尔南德斯的注意力并不十分集中。罗德里走着前插,也没受到太多阻拦。

但最终,罗德里处理球不精细,给了曼联机会:

每周两件事: 国米和曼联的5后卫防守(23)

在罗德里停球过大之后,卢克·肖第一时间冲上去破坏,此人的爆发力也确实好。比较有意思的是,马蒂奇这时候补到了后卫线上。索尔斯克亚拱卫禁区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这一点看的比较明显。

结语:

这两场比赛给出的案例算得上十分有趣了:一贯以疯狂逼抢示人的英格兰球队,在挪威教练的带领下,后卫线基本不怎么压上;而被认为战术纪律举世无双且善于屯兵后场稳守的意大利球队,在意大利教练的带领下,却因激进防守而付出代价。偏偏曼联稳守之中,夹杂着中场的对球围抢;国米激进之余,又基本保持着平行站位的总体阵型。

足球战术的总体发展趋势,其实是在逐步去标签化的。我做足球写手5年了。5年前,意大利球队的比赛是最容易分析的,因为防守时经常是两条平行线往后退,阵型基本上一目了然;但现如今英格兰、西班牙球队也开始慢慢具备这些倾向;反倒是一些意大利球队的逼抢会很凶。现如今做足球研究,尤其是针对强队的研究,真没必要套用过去的标签化思维。仿佛英格兰球队就会盲目抢球,意大利球队一定会严谨的协同防守一样。

而且,抢和守,本身就是各有优缺点的事。教练有自己追求的哲学,有自己的喜好,这很正常;但我们想把球看明白,首先要尽可能的摒弃掉这种主观喜好,不是吗?

(花花午夜嚎叫)

花花专栏-足球,可以是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