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501政策莱比锡 实施“50+1政策”的22年间

来源:哇哈体育 2020-03-14 07:50:10 足球资讯
德甲501政策莱比锡 实施“50+1政策”的22年间(1)

拜仁和霍芬海姆的比赛成为笑话。

拜仁6比0横扫霍芬海姆的比赛,因为拜仁一些极端球迷的做法使得赛场上出现了极其罕见的一幕。随着比赛结束,国内一些媒体又借此炒作德甲特有的“50+1政策”,甚至还有媒体直接将其上升到了因为这个政策“德甲是球迷的德甲”这样一个高度。德甲的“50+1政策”的确由来已久,但因为极端球迷的举动而突然再度受到追捧,显然还是颇具讽刺意味。而且与此同时也许必须承认的是,德甲所特有的“50+1政策”,也许真的不像一些媒体所描绘得那么美丽、至少不全部是美丽。

球迷很幸福

德甲501政策莱比锡 实施“50+1政策”的22年间(2)

萨利哈米季奇对球迷的做法也无可奈何。

在欧洲5大联赛之中,创办于1963年、至今只有57年历史的德甲联赛,绝对算是一个小字辈,而说到如今这个“50+1政策”,也就不得不从1998年说起。

回顾德甲并不漫长的历史,1998年10月的确堪称一个历史性时刻、甚至是分水岭时刻。因为在此之前,德甲(包括德乙球队)是完全的会员制,各家俱乐部都是非营利性质的机构,而且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私人拥有。而在1998年10月,德国足协终于“破冰”,将德甲和德乙球队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当然,改制之后的德甲和德乙球队与其他国家的职业联赛依然有着极大的不同。

这个不同,就是“50+1政策”。简单点说,这个政策就是将球队和球队所属的俱乐部分开,球队的股份可以转让给个人或者企业,但俱乐部却必须依然属于会员共有,而且俱乐部必须在各项决策时拥有超过50%的表决权。

这样说起来的确有些拗口,用一个简单点的说法就是。某位老板(企业)可以向某支球队注入资金,但不管这位老板占据了球队的多少股份,都不能将这支球队视作自己的球队,因为在一些决策尤其是重要的决策时,他必须服从俱乐部的决定。

这个与众不同的政策当然带来了无数的好处——尤其是对于球迷而言。

就拿之前结束的一场欧冠比赛为例。莱比锡客场挑战热刺的比赛,下半场比赛一度因为莱比锡球迷向场内投掷卷筒纸而被迫暂停。莱比锡球迷之所以做出这一举动,唯一的理由就是抗议热刺主场高昂的票价——说句玩笑话,莱比锡球迷内心的独白也许是,“在俺们村儿,看球可花不了这么多钱”。

莱比锡球迷的确没有说错,因为德甲的票价在5大联赛之中的确不算是高的,而德甲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也离不开“50+1政策”的魅力。是的,德甲的票价也在“50+1政策”所管辖的范围之内,但话又说回来了,哪位球迷又会支持球队老板提高票价的理想?除了球迷对于球队的忠诚度,这大概也就是德甲的上座率一直稳居世界第一的一个原因吧。

当然,“50+1政策”所覆盖的范围。并不仅仅是一个主场票价,但仅仅从这一个事实也足以说明,这个政策对于德甲的影响显然是巨大、甚至可谓无孔不入的,这也让德甲球迷成为5大联赛乃至整个职业足坛最幸福的一群人——除了德甲球迷,又有哪个联赛的球迷可以成为联赛、球队的“话事人”?

老板很受伤

德甲501政策莱比锡 实施“50+1政策”的22年间(3)

霍普(左)接受拜仁的歉意。

任何一个政策都会有其两面性,备受德国球迷支持的“50+1政策”也同样如此,而被这一政策“伤害”最深的,无疑就是球队的投资者。

以中国球迷比较熟悉的慕尼黑1860为例。

当慕尼黑1860在1965-1966赛季赢得队史首个德甲联赛的冠军时,如今称霸德甲的拜仁慕尼黑甚至还没有赢得过任何一次德甲联赛的冠军。但随着德甲联赛的发展和壮大,慕尼黑1860却逐渐陷入了低谷之中——邵佳一的到来也没能改变这一点。

2011年,已经在德乙挣扎多年、深陷财政危机的慕尼黑1860,真的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让该队感到欣慰的是,来自约旦的“土豪”伊斯梅克驾着七彩祥云来了,凭借他耗资1800万欧元购入该队60%的股份,慕尼黑1860终于有惊无险度过了这次危机。

但是,帮助慕尼黑1860度过危机的伊斯梅克,很快就见识到了“50+1政策”的威力。由于他无法掌握俱乐部的话语权(决策权),他对于球队的很多措施不仅根本无法推行,在经历了无数的指责和批评之后,约旦“土豪”最终选择了放弃。

如今的慕尼黑1860,在2019-2020赛季的德丙联赛中排名第8位,不知道慕尼黑1860的球迷,如今是否依然坚信自己当年对于伊斯梅克的抵制有道理。

伊斯梅克在慕尼黑1860的遭遇,其实并不新鲜。因为早在2009年,汉诺威96的老板、马丁·金德,就曾经以该政策违背欧盟竞争法为由,提出了修改(注意,仅仅是修改而不是废止)这一政策的动议。但是,令金德意想不到的是,参与表决的36家俱乐部中,共有32家投了反对票,他的这一动议也因此几乎成了德甲的一大笑话。当然,金德陷入这样的尴尬也并不难理解,毕竟,“50+1政策”使得俱乐部不可能站在老板一边。

伊斯梅克和金德的遭遇,大概就是“50+1政策”所导致的另外一个可能的结果。德甲“亲民”的另一面是对老板的“残忍”,德甲不拒绝老板投入资金、更不拒绝老板站出来挽救濒临破产的球队。但是,等到球队暂时度过危机,等待着老板的,也许只剩下呵呵……

这其实就将一个很尴尬的现实甩给了“50+1政策”的支持者,在球队陷入困境的时候,球队不得不去寻找一个额外的投资者,但在找到投资者之后,这些球队对待“救星”的态度实在不让人恭维。

再回到拜仁球迷侮辱霍芬海姆的老板霍普一事上。

霍普用金钱帮助霍芬海姆短时间内创造的奇迹,因为已经被说了太多次所以不再赘述。而拜仁球迷之所以在如今这个时刻向霍普发难,也许还有另外一层意义,这就要说到“50+1政策”的一个“后门”了。

按照规定,如果一个老板(企业)能够连续20年为一支球队提供大量资金,那么就能拥有该俱乐部的话语权(控制权)。而如今,霍普的霍芬海姆越来越接近成为继勒沃库森和沃尔夫斯堡之后,第三个即将通过“后门”由老板取代球迷成为“话事人”的球队。

这样评价拜仁极端球迷的心态也许有些过分,但拜仁极端球迷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发难,却难免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什么“霍村”的球迷不向即将从自己手中抢走话语权的老板开炮?

拜仁球迷该沉默

德甲501政策莱比锡 实施“50+1政策”的22年间(4)

拜仁是德甲最成功的球队。

作为一个已经延续了多年的政策,而且的确是保证了德甲的一贯繁荣,但是,拜仁球迷向霍普和霍芬海姆发难,总之还是有些“违和”,因为从1998年至今,拜仁都可谓是德甲最成功的球队——说他们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说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也许都不算过分。

先从1998年德甲推出“50+1政策”的“前夜”说起。

1997-1998赛季,升班马凯泽斯劳滕在雷哈格尔的带领下以19胜11平4负的佳绩,力压拜仁赢得德甲联赛的冠军,“凯泽斯劳滕神话”也就此成为职业联赛赛场一个不断被提及的奇迹。

从“凯泽斯劳滕神话”到未来的“希腊神话”,雷哈格尔的实力的确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承认的是,凯泽斯劳滕的成功,离不开1997年加盟球队的斯福扎、巴拉克以及赫里斯托夫等人的表现——这其中有没有金钱的威力的确很难说清楚。

事实上,在凯泽斯劳滕夺冠之前,德甲赛场真的很难用拜仁“一家独大”来形容。从1991-1992赛季到1997-1998赛季的7个赛季间,斯图加特、云达不莱梅、多特蒙德(两次)以及凯泽斯劳滕都曾经有过夺得德甲联赛冠军的经历。而在这7年间,拜仁不仅只在1993-1994赛季和1996-1997赛季两次夺得德甲联赛的冠军,而且“绿茵好莱坞”的称号,也曾经让拜仁无比尴尬。

不管是不是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从1998-1999赛季德甲推行“50+1政策”以来,拜仁却逐步成为德甲最成功的球队。而这其中更具代表性的是,拜仁在1999-2000赛季最后一轮力压勒沃库森夺冠之后,拜仁球员特意为阻止勒沃库森夺冠的翁特哈兴球员庆功。

不仅仅是神奇的1999-2000赛季,从1998-1999赛季推行“50+1政策”至今,拜仁一共赢得了15次德甲联赛的冠军,而除了拜仁之外,能够赢得冠军的球队仅有多特蒙德(3次)、云达不莱梅(1次)、斯图加特(1次)以及沃尔夫斯堡(1次)等4支球队。换句话说,因为老板可能“很受伤”,这使得“金主”很难下定决心去投资德甲,这让已经完成资本积累的拜仁,就有了笑傲整个德甲的最大资本。

这也许就是“50+1政策”一个意外的“收获”。在该政策推行之前的7年间,拜仁任由4支不同的球队夺走了属于他们的荣誉,而推行之后的22年间,拜仁却只让4支球队赢得过冠军,而且本赛季之前,拜仁更是历史性地实现7连冠。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拜仁球迷的确可以支持“50+1政策”,但是,他们也许必须明白一点,赫内斯可并不是被他们骂走的。

德甲两极化

德甲501政策莱比锡 实施“50+1政策”的22年间(5)

多特蒙德的主场永远不缺少支持者。

事实上,“50+1政策”一个最为重要的作用,其实就是在于不向“金元”妥协、保持了德甲的“纯洁”,但问题随之来了,在德甲持续繁荣的同时,德甲球队在欧洲赛场的表现却只能交给拜仁。

1996-1997赛季的欧冠决赛,多特蒙德以3比1爆冷击败尤文图斯,达到了本队在欧洲赛场的巅峰。但从此之后,能够在欧冠达到巅峰的德甲球队,仅仅剩下拜仁。多特蒙德和勒沃库森曾经晋级决赛,但他们还是分别败北。

这其实就是德甲所面临的一个极大的困境。除了在欧冠赛场只能由拜仁“撑台面”之外,他们在联赛中也只能接受拜仁一家独大的现实。在拜仁历史性实现7连冠的这几个赛季,多特蒙德、沃尔夫斯堡、莱比锡以及沙尔克04都曾经获得亚军,但当拜仁在2017-2018赛季以21分的巨大优势力压沙尔克04夺冠时,其他球队、即便是近年来一直让拜仁头疼的多特蒙德,真的能够威胁到拜仁的老大地位?

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其实也同样和“50+1政策”有关。在没有外来资金的注入、或者持币者只敢远观的当下,德甲球队又能够从哪里获得巨额的资金注入?

还是以拜仁近年来最大的对手多特蒙德为例。尽管他们本赛季购入了哈兰德,但多特蒙德近年来还是曾经忍痛放走登贝莱、普利西奇以及奥巴梅杨等也许能够帮助“大黄蜂”阻击拜仁的顶级球员。还值得一说的是,本赛季高居英超助攻榜榜首的德布劳内,也同样是从沃尔夫斯堡转投曼城。

重新说回本赛季德甲联赛。

因为多特蒙德、拜仁等“豪门”的球迷依然维持着自己的狂热,德甲本赛季的场均上座率依然达到令人惊叹的40872人——本赛季英超为39278人、西甲为17879人、意甲为28095人、法甲为22632人。

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球迷的热情也许并不像有些媒体所描述得那样让每支德甲球队都是场场爆满。本赛季目前排名倒数第三的杜塞尔多夫,拥有着一座可以容纳54600名球迷的现代化球场,但本赛季至今的比赛中,杜塞尔多夫的主场却只有在迎来强队时才会爆满——主场0比4不敌拜仁的比赛,现场涌入53000名球迷;而最近主场3比3战平柏林赫塔的比赛,现场球迷人数只有31632人。

同样,排名倒数第四的美因茨,最近一场主场2比0击败帕德伯恩的比赛,现场观众人数也只有24231人,而他们之前主场1比3不敌拜仁的比赛,现场观众人数是33305人。

那么,德甲球迷说好的对主队的忠诚呢?以上所列举的当然只是一些极端的例子,但这其实也足以说明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些根基尚浅、或者近年战绩不佳的球队,也许真的很难让他们的球迷保持持之以恒的忠诚,“挑对手看比赛”,也许还是很多球队支持者有意无意做出的选择。

更不能忘记的一点是,曾经在2004年卷入德国足球最大“黑哨”丑闻的帕德伯恩,本赛季虽然场场都基本爆满,但该队的主场毕竟只有15000名观众的容量,而且仅积16分的帕德伯恩,也许只能是德甲赛场的一个匆匆过客。

已经有了松动

德甲501政策莱比锡 实施“50+1政策”的22年间(6)

莱比锡让德甲又爱又恨。

看看德甲依然火爆的现状,支持“50+1政策”的人当然可以继续为这个政策的成功之处感到骄傲,但这个政策是不是真的就成为职业足坛最成功的政策,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之前已经说过。自从德甲推行“50+1政策”以来,拜仁已经15次赢得德甲联赛的冠军。拜仁的成功的确有其成功之道,但1967-1968赛季的德甲冠军纽伦堡、1978-1979赛季以来三夺德甲冠军的汉堡、1983-1984赛季以来三夺德甲冠军的斯图加特……这些球队又去了哪里?也许唯一令拜仁“欣慰”的是,由于这些球队如今都无缘德甲联赛,他们的球迷即便对此颇有微词也没地方说理去。

还值得一说的是,即便“50+1政策”无法更改,但在如今的德甲赛场上也已经出现了“搅局者”。莱比锡的突然崛起,其实就和他们在机智地寻找这一政策的漏洞不无关系,尽管也有很多球队的支持者对莱比锡充满敌意,但“莱比锡模式”,也许真的会成为未来很多球队所效仿的模式——即便现今的德甲球队无法模仿,并不妨碍很多低级别的球队选择类似的崛起之道。

还是之前说过的问题,德甲“50+1政策”当然有其的可取之处,但在德甲球迷骄傲地宣称“德甲是球迷的德甲”的同时,拜仁也许更可以骄傲地宣称,“德甲是拜仁的德甲”。这样说的确不算过分,因为事实就摆在面前。

这也其实已经说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已经习惯拜仁一家独大、突然冒出来一个挑战者的德甲,的确可以继续坚持这一政策,但从职业足球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这个政策,显然不适用于所有的职业联赛。这不仅因为德甲原本就和其他职业联赛有不同之处,更因为不可能做到所有的球队都向“金主”妥协,因此,德甲联赛当然可以坚持“50+1政策”,但这个政策是不是职业足球最好的政策,却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敬而远之,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德甲坚持这么多年执行这个政策保持尊敬,但自己是否就该奉行“拿来主义”直接套用,却真的需要仔细思考——说句玩笑话,某国家队曾经学遍世界顶级球队的风格,但最终却依然一事无成。

对了,最后也许还要说一句的是,作为世界足坛最为顶级的球队之一,德国国家队在2018年世界杯上可谓经历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而将德国队踢出世界杯的一大“功臣”、孙兴慜,恰恰就是在德甲成名之后转投热刺。

以上就是德甲501政策莱比锡的内容,希望您能喜欢。